首先,我們需要了解潤滑脂到底是什么?
潤滑脂=基礎油+稠化劑+添加劑,比如常說的鈣基脂、鋰基脂,其中鈣基、鋰基類的東西就是指稠化劑。
通過顯微鏡觀察,潤滑脂內部為纖維結構,內部充滿基礎油可以這樣理解:把一團棉花放到齒輪油里,再拿出來就是潤滑脂了,這團棉花可以理解為稠化劑,齒輪油可以理解為基礎油?;蛘哌@樣理解:把面粉倒進水里,揉個面團,其實差不多的道理。
不同基礎油和不同稠化劑組合,得到的潤滑脂性能也大不相同。有的抗高溫、有的抗水、有的耐腐蝕、有的能適應高速……, 就好像和面時,可以用小麥粉,也可以用玉米粉、糯米粉,可以用清水和面,也可以用牛奶,如果你愿意,用醋也沒有問題。
什么是滴點?在一定溫度下,潤滑脂中的稠化劑會被破壞,潤滑脂里邊的基礎油就會滴下來,能讓油滴出來的溫度,就是滴點。可以理解為稠化劑能承受的最高溫度。滴點越高代表潤滑脂耐高溫越好嗎?答案是:不一定,滴點太低,耐高溫肯定不行,滴點高的油脂不一定耐高溫好。就溫度而言,決定潤滑脂使用溫度的不只是稠化劑的最高溫度,更重要的是基礎油所能承受的最高溫度。比如說:
溫度太高,潤滑脂中的稠化劑被破壞,油脂變稀流淌。(和滴點有關)
軸承轉動的剪切作用,潤滑脂稠化劑被剪切破壞,潤滑脂變稀流淌。(和滴點無 關)
基礎油高溫下揮發(fā)以及被氧化,產生結焦積碳結塊等殘渣。(和滴點無關)當 然, 還有其他一些失效原因,我們就不一一列舉了。
根據木桶原理,柿子撿軟的捏,哪方面性能不行,就從哪開始失效。
那么,高溫潤滑脂應該怎么選擇呢?
我們只討論150℃以上的情況。
1、首先是稠化劑類型,這基本上決定了潤滑脂的滴點,最起碼得是復合鋰吧,聚脲、磺酸鈣、PTFE之類的可能更好一些,如果是單皂基潤滑脂比如說鋰基脂之類的就不用考慮了。另外,如果不是特別粗獷的軸承,膨潤土潤滑脂最好不要選,那東西容易結塊,卡死軸承。
2、基礎油,如果加油不方便,需要追求壽命長,就需要選擇合成油,按照API分類,共分成5類,第一到三類是礦物油,第四類和第五類是合成油。這里說的合成基礎油是PAO以上的,現在很多二三類油也成為合成或者半合成,但和真正的合成油無論是性能還是成本都相差很多。另外,還需考慮基礎油粘度,高速軸承需選擇基礎油粘度低一些的潤滑脂。
3、至于添加劑,潤滑油廠商一般不會提供相關資料,但即使是同樣的稠化劑和基礎油,不同的廠家做出來的潤滑脂性能差別很大,這其中添加劑起了很大作用。
4、潤滑脂的性能參數,這玩意細說起來比較復雜,我們先簡單了解一下,另寫一篇專門來討論。
(1)剪切安定性,這表明潤滑脂隨軸承轉動剪切會不會變得過軟從而流出來。
(2)潤滑脂的極壓/抗磨性,一般用四球實驗或者鐵姆肯實驗數據表明。尤其在一些重載軸承上非常重要。
(3)潤滑脂的抗水性能,在很多行業(yè),設備運行的環(huán)境是高溫同時有大量水蒸氣,這不得不考慮,一般用水沖洗試驗 (ASTM D1264 )來表示,流失百分比越少越好。還有一種加水穩(wěn)定性實驗,就是潤滑脂加上水,做十萬次剪切,看稠度變化,變化越小越好。
(4)蒸發(fā)損失,這個當然是越少越好。
(5)氧化安定性,潤滑脂在工作使用中,多處于較高溫度并接觸到空氣。引起氧化反應而導致油品變質,如顏色變暗、粘度增加、酸性增大,一般用旋轉氧彈方法測試,旋轉氧彈測試的時間越長,代表著油品的氧化安定性越好。關于蒸發(fā)損失和氧化安定性,可以通過簡單的烘烤實驗來測試,或者說直接抹在蒸汽管道上觀察。
還有一些其他參數,我們就不逐個來說了。需要指出的是,根據產品說明書選擇潤滑脂,前提是廠家如實標注參數,很遺憾,現在很多產品的數據沒有什么參考意義,可能只能通過實際測試才能做出選擇。
咨詢熱線
189-2463-8773